高鹏

个人简介    

       高鹏,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曾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日本东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15年加入北京大学,历任助理教授、长聘副教授、教授。曾入选日本振兴学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获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与奖励。

        从事原子尺度界面科学研究,研究工作入选中国电子科技十大进展(2017)、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20)、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2021)等。主要研究兴趣是利用电子散射(电子显微术&电子能量损失谱学)等研究薄膜异质界面、晶体缺陷、纳米材料表面等的原子结构、电子结构、声子结构、非平衡态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包括6篇Nature/Science, 50多篇Nature/Science子刊、PNAS、PRL。担任Nature、Science等几十种期刊审稿人。

 

联系方式

办公室:物理楼西546;综合科研楼124

电子邮件:p-gao[at]pku.edu.cn

课题组主页:http://faculty.pku.edu.cn/gaopeng

 

研究领域

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电子显微学,界面科学,纳米科技。

 

研究课题

1. 界面晶格动力学

2. 低维铁电与拓扑缺陷

3. 范德华外延机制

4. 新能源材料结构与物性

5. 电子能量损失谱学 

 

招生招聘

拟每年招收博士生1-2名;欢迎本科生、博士后、联合培养学生的加入;

具体细节请查看研究组主页email咨询p-gao[at]pku.edu.cn。

 

近期代表性成果

1. 发明了同时兼具空间和动量分辨能力的四维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专利:ZL202011448013.7);实现了在纳米尺度上高效绘制声子色散分布图(Nature Commun 2021, 12, 1179);观察到了异质结界面声子模式的存在(Nature 2021, 559, 399;入选“2021年度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并揭示了界面声子对半导体器件界面热导的贡献(PNAS 2022, 119, e2117027119)。

2. 提出了利用电镜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测量远红外声子极化激元的方案(Nano Lett 2019, 19, 5070; Adv Mater 2020, 32, 2002014);并将其动量测量范围相比于纳米光学提高了两个量级,获得了已知最高纪录的压缩比(Nature Materials 2021, 20, 43;入选“2020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3. 发现了氧化物缺陷的挠曲电(Nature Commun 2022, 13 , 216; PRL 2018, 120, 267601)、反铁畸变(PRL 2021, 126, 225702)、自旋阀等新现象(Natl Sci Rev 2020, 7, 755),为解释其电学活性提出了新见解。

4. 揭示了铅基铁电体的表面效应(Nature Commun 2016, 7, 11318);发现铅基铁电体中不存在本征的临界尺寸(Nature Commun 2017, 8, 15549; 入选“2017年度中国电子科技十大进展”)。

5. 测定了单个极性拓扑结构的极化分布(Sci Adv 2019, aav4335),并揭示了其在外场下的演化行为 (Nature Commun 2020, 11 , 1840;PNAS 2020, 117, 18954);在非极性材料中发现了极性拓扑反涡旋(Nature Commun 2021, 12, 2054),拓展了极性拓扑材料的研究范围;提出利用机械切割制造纳米尺寸极性涡旋的简易方法(Nature Commun 2021, 12, 4620)。

6. 在原子尺度上揭示了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分解机制(Nature Commun 2021, 12, 5516; Nature Commun 2018, 9, 4807);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稳定的策略(Adv Mater 2020, 32, 2001107)以及优化电镜表征的方案(Sci Bull 2020, 65, 1643)。

7. 研究了远程外延和范德华外延模式下石墨烯基氮化物物理、材料、器件(Nano Lett 2022, 22, 3364 ; Sci Adv 2021, 7 , eabf5011; Nature Commun 2019, 10, 5013;  Adv Mater 2019, 31, 1901624; Adv Mater 2019, 31, 1807345;Adv Mater 2018,30, 1801608; JACS 2018, 140,11935)。